电感电阻串联电压(电感电阻串联电压变化规律)
本文目录一览:
- 1、电阻、电感、电容串联、求电压!
- 2、请问一下,在交流电路中,如果电阻和电感串联。
- 3、电阻、电感、电容串并联后的电压是怎样变化的?
- 4、为什么将电阻,电容,电感串联后,电压分布不均??
- 5、大学电路,电阻和电感串联在同一个交流电压下,请问电阻上的电压...
- 6、交流电路中电阻电容电感串联怎么串联?
电阻、电感、电容串联、求电压!
电阻、电感、电容分别为R,L,C ,交流电的频率为w,通过它们的电流相等,他们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分别是U=I*R,U=I*wL,U=I*1/wC,而且电容的电压比电阻超前90度,电感的电压比电阻落后90度。三个电压的矢量和等于220V。
I=U/(R^2+X^2)^-2=120/10=12A 电阻电压;I*R=10*6=60V 电容电压;Uc=I*Xc=12*10=120V 电感电压;UL=I*XL=12*18=180V 各元件电压之和大于电源电压是正常现象。
电阻电容电感元件串联,电流I=U/Z,电阻电压=I×R∠0,电容电压=I×XC∠-90,电感电压=I×XL∠90。电阻电容电感元件并联,各元件电压U相等,电阻电流=U/R∠0,电容电流=U/XC∠-90,电感电流=U/XL∠90。
请问一下,在交流电路中,如果电阻和电感串联。
1、相位关系:电压超前电流角度的正切等于感抗除以电阻再开方。当电阻为0时(理想状态),即为纯电感电路,正切值为无穷大,电压超前电流的角度为90度。
2、分别记为电感L和电阻R 电源电压为已知,记为u(t)=√2Usin(ωt+θ),其中 电流有效值I已知,电容C已知。
3、解:设电源的频率为ω,则电感的阻抗为:XL= ωL。电路阻抗:Z=R+jXL,电路电流为:I(相量)=U(相量)/(R+jXL)。因此电阻电压相量为:Ur(相量)=I(相量)×R=U(相量)R/(R+jXL)。Ur=|Ur(相量)|=UR/|R+jXL|=UR/√(R+XL)。
4、电感与电阻串联接在正弦交流电路中,电阻和电感上的分压得到的波形均是正弦波。且电阻上面的电压和其电流同相位,电感上面的电压比其电流相位超前90度。
5、在直流电路中,这三种元件串联,电阻和电感都相当于通路,两端电压均为零,而电容相当于开路,电路总阻抗无穷大,电路中电容两端的电压等于电源电压。
6、根据电感、电容的电抗的复数表达式(XL=j2πfL,Xc=-j/2πfC),像电阻串并联一样进行复数计算,用欧姆定律计算电压、电流和阻抗的关系。
电阻、电感、电容串并联后的电压是怎样变化的?
如果电阻集中在电感支路,那么改变电容来获得谐振。 如果店主集中在电容支路,则改变电感来获得谐振。
串联电路中:总电压(V)= 电阻1上的电压 + 电阻2上的电压 + ... + 电阻n上的电压总电流(I)= 电阻1上的电流 = 电阻2上的电流 = ... = 电阻n上的电流。
对于交流正弦电路中,由于电感和电容具有能量储存作用,会使电压与电流的相位发生变化,其中,电感会使电流相位落后于电压,电容会使电流相位超前电压。
电阻、电容、电感这三种元件在电路中的作用是不同的,在直流电路中,这三种元件串联,电阻和电感都相当于通路,两端电压均为零,而电容相当于开路,电路总阻抗无穷大,电路中电容两端的电压等于电源电压。
电阻、电感、电容分别为R,L,C ,交流电的频率为w,通过它们的电流相等,他们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分别是U=I*R,U=I*wL,U=I*1/wC,而且电容的电压比电阻超前90度,电感的电压比电阻落后90度。三个电压的矢量和等于220V。
为什么将电阻,电容,电感串联后,电压分布不均??
1、电阻、电容、电感这三种元件在电路中的作用是不同的,在直流电路中,这三种元件串联,电阻和电感都相当于通路,两端电压均为零,而电容相当于开路,电路总阻抗无穷大,电路中电容两端的电压等于电源电压。
2、只有纯电容电路或纯电感电路(理想电路)中的电压电流相位差才能达到90度。电阻与电容或电感串联的电路中,电压与电流的相位差都不足90度,即小于90度。对于串联电路,电流处处相等,以电流为基准作参考,画相位图。
3、由于电容损耗很小,可以认为损耗电阻 [公式] 集中在电感支路中。采用导纳分析可得回路导纳式: [公式]并联回路两端的回路电压: [公式]谐振角频率和谐振频率: [公式]Q值: [公式]由于 [公式] 值一般很大,就会呈现阻值太大的现象,当电路阻抗达到谐振时,电路才会形成阻性并达到电阻最大值。
4、我想大概有两个原因:频率偏差,外加电压信号的频率并不在真正的谐振点上。比如实际的电感值、电容值与设计值之间有偏差,导致真正的谐振频率与设计值(外加电源信号的频率)不同。频率虽然是谐振频率,但是电感不能看成纯电感,而是等效成(R+jwL),R的影响有时是不能忽略的。
5、谐振时,理论上是相等的,但由于元件参数并非理想参数,尤其是电感元件有一定的等效电阻,而非理想的纯电感。所以实验时,数据与理论值有一定差距。
大学电路,电阻和电感串联在同一个交流电压下,请问电阻上的电压...
电路阻抗:Z=R+jXL,电路电流为:I(相量)=U(相量)/(R+jXL)。因此电阻电压相量为:Ur(相量)=I(相量)×R=U(相量)R/(R+jXL)。Ur=|Ur(相量)|=UR/|R+jXL|=UR/√(R+XL)。
不能这样计算。因为电阻上的电压UR与电流同相,而感抗上的电压UL超前电流90 度,因此UR与UL在相位上差90度。总电压U与UR、UL的大小关系是U=UR﹢UL。
这主要是两个电压的相位相差90度的原因。如果电阻上的电压是 u1=UR*sin(ωt)则电感的电压是 u2=UL*sin(ωt+90度)总电压 u=u1+u2 总电压的最大值是 Um=根号(UR^2+UL^2)注:两个电压向量是垂直的,合向量的大小可由勾股定理求。
串联电路以电流相位为参考相量,电阻上的电压与电流相位相同,电容电压相位滞后电流相位90° 。如图,电阻上的电压相位超前总电压,角度与 RC 数值有关。
交流电路中电阻电容电感串联怎么串联?
1、I=U/(R^2+X^2)^-2=120/10=12A电阻电压;I*R=10*6=60V电容电压;Uc=I*Xc=12*10=120V电感电压;UL=I*XL=12*18=180V各元件电压之和大于电源电压是正常现象。
2、在交流电路中,电感和电容的阻抗分别为jωL和1/jωC,因此串联电路的总阻抗为:Z = jωL - 1/jωC = j(ωL - 1/ωC)当ωL = 1/ωC时,阻抗为零,电路呈纯电阻电路;当ωL 1/ωC时,阻抗为负实数,电路呈电容性质;当ωL 1/ωC时,阻抗为正实数,电路呈电感性质。
3、分别记为电感L和电阻R 电源电压为已知,记为u(t)=√2Usin(ωt+θ),其中 电流有效值I已知,电容C已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