稳压电压管求点电压(稳压管稳压电路求输出电压)
本文目录一览:
稳压路,基极的电压是那两点的电压(具体一点不明白),电压多少才使三极管...
1、这是很简单的三极管稳压电路,属于调整试降压试稳压电路。主要用于负载电流几百mA以下。要求输入电压高于输出电压几伏以上,以满足稳压要求的基础上让三极管功耗尽量小为准。输出电压由稳压管决定,具体是稳压管的电压值减去三极管的发射结压降,以硅管来说,发射结压降是0.7V。
2、集电极、发射极反向偏置,基极、发射极正向偏置,硅三极管发射极和集电极反向偏置,电压超过0.3伏,基极、发射极正向偏置0.5伏以上;锗三极管集电极与发射极反向偏置,电压超过0.3伏,基极、发射极正向偏置0.3伏以上,就可以工作。
3、当A点输入6V时(B、C点高电位),发射极的二极管承担0.7V,所以T1基极应该为3V,这里T1没有Vcc。因为T1集电极直接与T2基极连接,T1的C-E间没有正向通路,也没有正向Ic,那么T1的C-E间电压降为0,所以当电压到达T2时基极是6V。
4、一般三极管集电极接未稳压电源,基极是接稳压管,也就说基极电压就是稳压管的稳压值,串联电路是从三极管发射极输出,射极输出电压比基极低0.5V左右,就是输出电压略低于稳压管的稳压值。
稳压二极管串联后电压
前面稳压值为6稳压管,后面是9伏,两者串联计算如下:6+9=15伏 6+0.7=7伏 0.7+9=7伏 0.7+0.7=4伏 所以是四种电压,如果加上单独一个稳压管的稳压值那就七种,在增加0.7伏、6伏、9伏三种。
.7V,两稳压管异极并联, 只能得到一个稳压管的正向导通电压)。14V, 两管同向串联,反向导通。7V两管极性相对串联(8V工作在反相击穿状态,6V工作在正向导通状态)。7V两管极性相对串联(6V工作在反相击穿状态,8V工作在正向导通状态)。稳压二极管,英文名称Zener diode,又叫齐纳二极管。
单看这图只能说你的那本书有问题,只能是U0=10V。(R值不是很大的 ) 14V是那D1,D2串联后的稳压值。
串联:同向串联;6+9=15V; 反向串联;根据接入电路中的情况,可以有6+0.7=7V;9+0.7=7V;2。并联:同向并联;根据接入电路中的情况,可以有6V或0.7V; 反向串联;无论怎样接入电路,只有一种:0.7V。 以上取稳压管正向压降均为0.7V。
稳压二极管大多为硅管,因此,假定正向导通压降为0.7V。串联可以得到如下四种电压:两只均正向串联,4V 6V正向,3V反相,3V+0.7V=7V 6V反向,3V正相,6V+0.7V=7V 两只均反向,6V+3V=9V。
稳压二极管正向导通电压为0.7V,反向为稳压值。
稳压管并联负载电阻,求负载电阻的电压问题
此类电路最简单的理解方法:先不理会稳压管。当Ui=15V时,R1与R2分压,R2电压是5V。低于稳压管的稳压值,稳压管不会工作,对电路没有影响。输出电压Uo的值由两电阻分压决定,为5V。
要计算两个电阻并联后和稳压管串联后的电压,需要以下步骤: 确定电阻并联后的等效电阻: 两个电阻并联时,其等效电阻(R_equivalent)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: 1/R_equivalent = 1/R1 + 1/R2 其中,R1和R2分别是两个并联的电阻的阻值。
在没有负载的情况下:稳压管的电压就是其稳压值5V,电阻上的电压=10V-5V=5V,电阻上的电流=5/1=5(mA),稳压管电流=电阻电流=5mA。有负载时:稳压管电流=电阻电流-负载电流 注意到题目说总电压为负值,但没有图标注具体极性,上述计算为绝对值,你可根据题目具体要求决定正负。
楼上回答对的,相当于没有二极管。假如5V稳压管,串联电阻是R1,输入电压5V,并联负载电阻为R,这时R上电压:5×R/(R+R1),实际上就是R和R1分压。
稳压管起稳压作用时,是工作于反向击穿状态的。你说的电路接法(两管反向串联,再并联在负载R1上,同时20V电源串联一个限流电阻)是正确的,能够实现保证负载R1是2V。
如果将负载电阻和稳压管并联,就能在一定负载电流范围内确保负载获得稳定的电压,如图:稳压二极管和负载并联,负载得到的电压等于稳压二极管的电压,它们的电流之和等于流过限流电阻的总电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