受控源电压方向(受控源电压由什么决定)

频道:其他 日期: 浏览:2

本文目录一览:

使用叠加定理求受控源发出的功率

1、根据叠加定理:Is=Is+Is=-4+(-12)=-16(A),Us=Us+Us=-6+(-20)=-26(V)。所以受控源的功率P=Is×Us=(-16)×(-26)=416(W)。

2、叠加定理:Ux=Ux+Ux=-6+4=8(V)。回到原图(上)。设受控源端电压为U,根据KVL:U=4+Ux=4+8=8V,电流为Ux/4=8/4=2(A),功率为:Px=8×2=56(W)0,且电压和电流为关联正方向,所以受控电流源吸收功率56W。

3、A单独作用时,(2U+1-U)x4=U-2(1-U),4U+4=3U-2,U=-6v;U=-8v。

4、解:叠加定理不能直接用于功率计算,可先用叠加定理求电流源两端电压,再求功率。设电流源两端电压为U,上正下负。2V电压源单独作用时,2A电流源开路。电压源2V——6Ω——1Ω——3I1受控源形成回路,回路电流为I1,顺时针方向。根据KVL:6I1+1×I1+3I1=2,解得:I1=0.2(A)。

电路分析。请解释下答案上的式子,谢谢

1、解:电压源支路电流为I,受控源支路电流为5A,则4Ω电阻的电流为(I+5)A,方向向下。对于左边的回路,根据KVL得到: 6I+4×(I+5)=8,解得:I=-2(A)。 因此受控电压源的电压为:U1=10I=10×(-2)=-12(V)。

2、按电压分压原理,所以U x [ jω(L1+M)+R1]/[ jω(L1+M)+R1-jωM ]=U2。

3、Uf(相量)=I1(相量)×R1=[R3/(R1+R2+R3)]×Io(相量)R1。

4、解:左边回路根据KVL:2I+3I=5,I=1(A)。Uam=0,Uoc=Uab=Umb=3I=3×1=3(V)。电压源短路。2I+3I=0,I=0。u=2i-2I=2i。Req=Rab=u/i=2(Ω)。解:Z1=j100∥(-j200)=j100×(-j200)/(j100-j200)=200/(-j1)=j200(Ω)。

5、解:Ua(相量)=220∠0° V,Za=6+j8=10∠51°(Ω)。Ia(相量)=Ua(相量)/Za=220∠0°/10∠51°=22∠-51°(A)。同时:Ub(相量)=220∠-120° V,Zb=6-j8=10∠-51°(Ω)。

求受控源发出的功率

1、受控源所在支路电流=i-i=0,受控源功率=0。

2、所以受控源的功率P=Is×Us=(-16)×(-26)=416(W)。

3、解:要计算受控源发出的功率,需要先计算受控源输出的电流、以及受控源两端的电压。受控电流源的电流大小为Is=2U,方向如图中所示;受控源两端电压设为Us,参考方向为上正下负(如图)。显然,受控源的电压、电流为非关联参考方向。

4、-1/2 *U +(1/2+1/4)*U2=2/4+2*U解得,U=-8 V, U2=-26 V, 受控源功率P=-2*U*U2=-416 W (发出416W)。

5、求图示电路两个受控源各自发出的功率。解:很显然1Ω电阻流过的电流就是电流源的电流,即2A。所以1Ω电阻两端电压为:u=2×1=2(V)。因此,受控电流源的电流为:0.25u=0.25×2=0.5(A)。

6、控制量: 4=4i,i=1,u=2x1=2,3i受控电压源电压=3v,发出功率=3x2=6w。0.25u受控电流源电流=0.25x2=0.5A,0.5A从其+极流入为负载,发出功率=-0.5x4=-2w,负值为吸收功率。

关键词:受控源电压方向